紐神十五週年紀念論文集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十五周年紀念論文集

劉永明 主編

供應商: NYTEC
US$.00

本書供免費下載閱讀,歡迎奉獻支持我們:https://nytec.net/donation/

二零零七年是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成立十五周年。神學教育是紐神過去十五年來致力發展的其中一項事工。為紀念紐神成立十五周年,現收集了一些由現任和前任講師所撰寫的專文,編輯成論文集出版。本論文集分《聖經研究篇》與《神學研究篇》兩大部分,選錄文章共二十篇。當中的文章,大多數是曾經刊載於《紐神季刊》的作品,所討論的神學課題多樣化,反映了不同講師的專長。

第一部分《聖經研究篇》,收集了五類關於聖經研究的文章,分別是舊約聖經、新約聖經、猶太文化、聖經神學、聖經的形成與詮釋。舊約聖經研究方面,首篇文章是張振華《創世記三至十一章的「流散」題旨》,作者指出以往舊約學者對創世記三至十一章的分析忽略了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流散」的主題;全文段落分明,簡潔易讀。鍾炳權牧師的專文《迦南文化對詩篇廿九篇的影響》,簡要的將詩篇廿九篇與迦南文獻和烏蘭文獻中類同的敘述作一比較;作者同意一些舊約學者的見解,認為這首詩原是一首讚頌巴力的迦南詩歌,但後來經過複雜的編寫過程,最後被收納在希伯來聖經中。另外兩篇文章,丘恩處《以西結在先知書和傳統中的地位》和張振華《以西結書的主題》都是與以西結書有關的。丘博士有條理地帶領我們從大先知書、小先知書、猶太教的傳統和基督教的傳統等,來看以西結在先知書和傳統中的重要地位;張牧師則為讀者總結和分析過往一些對以西結書的重要研究,從而說明舊約學者雖然分別從不同角度來探討此書,他們也達到同一結論,就是「審判和重建」是以西結書的重要主題。新約聖經研究文章,有編者的《從迷羊的比喻看經文相互作用》。此專文分析馬太福音十八12-13中的迷羊的比喻,觀察它如何與其前後的經文互相影響對方的意義;目的是透過這段經文來探討較被人忽略的「經文相互作用」觀念和其對聖經解釋的重要。

關於猶太文化的文章,有丘恩處博士的《拉比文學的根源與影響》。丘博士以其對猶太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認識,精簡地說明拉比文學的來源、內涵和影響,更透過對拉比文學的探討,提出發人深省的「四重」和「三容」的反思。聖經神學方面,在《「神國」的兩極性福音真理》中,編者探討福音書中有關神國的現在性和將來性的教導,指出不適當處理神國中的兩極性真理所帶來的後果,及剖析富有張力的神國真理對屬靈生命的意義;此專文之目的是要提高信徒對聖經真理的兩極性的認識。

至於聖經的形成與詮釋,丘恩處博士的《以色列的口傳傳統與聖經》為讀者詳細的分析以色列的口傳傳統的方式、根源和資料的控制,從而探討口傳傳統與聖經形成的關係,並透過一些實例來說明口傳傳統幫助記憶的方法與釋經的關聯;內容豐富,討論深入淺出。編者的《今日信徒讀經的危機》曾分七期連續刊載於《紐神加訊》,現將全文輯錄在此。本文章針對斷章取義這個信徒讀經時常犯的毛病,探討其背後不同的原因,包括教會與個人的因素,並剖析這現象所導致的各種嚴重後果;盼望透過此專文能引發起教會和信徒對這問題的關注。在《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五39)——論聖經、耶穌基督與神學建構的關係》一文中,林子淳博士精簡地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聖經與耶穌基督的關係,強調聖經所見證的耶穌基督,和從他而啟示的三一真神,才是基督教信仰的終極權威;林博士更語重心長的指出,信徒的任務是要本於聖經來詮釋聖道對不同年代及處境的人的意義。

第二部分《神學研究篇》,有三組別的研究文章:神學教育,信徒生活,神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鄒永恆博士以其對基督教教育的專門研究,撰寫了《生命轉化的學習——成年人學習質素的提升》和《基督教教育神學中的聖靈論初探》兩篇有關神學教育的文章。在《生命轉化的學習——成年人學習質素的提升》中,鄒博士概述和評論近代教育家麥士禾的「轉化式學習理論」,列出麥氏所提出要達到生命轉化的學習成人必須經過的八個階段,和當中可歸納出來的三種基本的反思性學習。另外,在第二篇專文《基督教教育神學中的聖靈論初探》,鄒博士簡要的比較李展時與彭米路兩位基督教教育家對聖靈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的不同理解,目的是要藉此論文來激發起華人教會對基督教教育,特別是在基礎性的理論層面上,有進一步的探討。

探討信徒生活的文章,首先有伍渭文《藉信稱義與自我形像的逆轉》。伍博士細心的分析神在基督裡所完成的救恩,如何令信徒恢復因人類墮落而失去了的神的形象,並說明救恩能幫助我們認識和面對自己。梁壽華牧師所撰寫的《信》和《望》兩篇文章,分別探討兩個與信徒生活有密切關係的觀念。關於「信」方面,梁牧師指出相信就是承認我們主觀以外的客觀真實存在,所以信心是有荒謬性和不可知性的;雖然信心往非理性、非經驗的境域跳躍,但它並不是隨意或盲目的,因為聖經和教會可以為信心提供重要的依據。此外,梁牧師深入淺出地透過剖析「望」本身的性質,提醒信徒人的經驗是主觀的,客觀真理可以因為望者的主觀而被遮蔽,所以信徒不應把經驗認知的結論絕對化。

對文學、藝術有濃厚興趣的陳孟賢博士,在《溫雅自在,通情達理——從美學傳統看基督徒的文藝心靈》的專文中,以基督徒生活的真實經驗作為出發點,帶領讀者思想基督徒文化的缺失,探討美學傳統可怎樣有助於克服這些缺欠,並提出一些具體地操練文藝心靈的建議。鄧紹光博士的《操練自由‧開拓空間》也強調信徒心靈的操練,但以信、望、愛為心靈操練的三個向度;鄧博士解釋操練自由心靈,就是操練心靈的開放性,和其恆久忍耐、永不放棄地爭取充分實現完成具體生命的能力。

關於神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研究,分別有李少秋《神學科學的共生關係——從宇宙大爆炸到上帝的創造》,盧錦華《基督教對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趙崇明《從「神學無用論」到「神學的文化任務」》等三篇專文。李博士透過討論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清楚的說明神學與科學不單可以對話,更能共同建立一個「共生」現象,幫助人了解上帝創造宇宙的奇妙;論點清晰、簡潔易明。盧先生講述社會工作的緣起,特別談論到十七世紀初在英國設立的「濟貧法」,和十八及十九世紀的慈善組織協會,從而說明基督教信仰在社會工作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全文扼要的交代歷史事件,清楚的分析基督教信仰在其中的影響。神學是否不切實際,對社會沒有效益?趙博士為我們探討神學究竟是什麼,以及怎樣的神學才能對實際生活和社會文化有所貢獻;作者從哲學談到生活,由理性的思想說到實踐的重要。

在慶祝十五周年的同時,紐神亦正式成立漢語網絡神學院,專注發展神學教育。漢神的成立意味著紐神的神學教育事工即將踏進另一新階段。所以,此論文集除了見證紐神過去十五年來在神學教育事工上的努力,也可算為未來的事工發展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

用戶購買此商品還買了

獻予丘恩處牧師博士紀念論文集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暨漢語網絡神學院銀禧專輯

劉永明主編

US$.00

猶太傳統文化與聖經

信徒神學教育叢書 第三部 第二冊

猶太文化傳統與聖經

作者:丘恩處

總編輯:丘恩處

出版者:紐約神學敎育中心

US$19.00